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岳飛實在是想不出來,自己除了盡忠效死,還能如何報答官家賞識。只能重重的向趙桓行軍禮, 語氣莊重, 說道:“臣唯願能一身報國效萬死, 不惜沙場裹屍還。”
張叔夜笑着說道:“不曾想嶽親衛不僅驍勇善戰,亦頗通文采。”
趙桓得意的笑着說道:“那可是。嶽卿可是我大宋不世出之英傑,能文能武,堪比季漢武侯。”
岳飛連忙拱手,說道:“蒙陛下謬讚,臣才疏學淺,安敢與諸葛武侯這般千古人傑相比。樞相輔佐朝政,纔是我大宋之良相。”
張叔夜擺了擺手,說道:“嶽親衛抬舉了,老夫我可是自愧不如。老夫帶了足足三萬大軍與金人血戰四天四夜才斬殺金軍將領兩人,卻堪堪能比嶽親衛今日一戰之功。”
對這位年輕將領,張叔夜沒有什麼嫉妒與敵意。畢竟他已經位居大宋位高權重的樞密使了,整個大宋已經垂兩百年沒有人登上如此高位,官家的信重已經不言而喻。
況且張叔夜今年已經六十有三,作爲當朝宰相,他沒必要與一位中層將領計較,相反張叔夜打算着重栽培一下這位年輕將領,讓他接替自己位置,再庇護自己家族數十年。
岳飛也沒有那麼耿直,不然他也不會主動將千古良相的美譽贈給張叔夜。有個道理,所有人都懂,自古未聞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雖然不至於像戚繼光對張居正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一般,但與當朝宰相打好關係總歸沒錯,無論戰守決策還是糧草調配都會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