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是因爲大宋堅定執行“不抑兼併”,“富室田連阡陌”的國策,士大夫階層掌握了舉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
這對底層農民而言固然有些痛苦,但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上的經濟模式,卻十分超前,農業水平在大宋突飛猛進發展,經濟空前繁華。
這使得1127年大宋東京的繁華水平,幾乎堪比數百年後,1640年的英國倫敦。(ps也有可能遠超,畢竟1640年的倫敦又髒又臭,沒有廁所也沒有浴場)
這些依附在大豪族下面的客戶,如果合理引導,未嘗不能成爲大宋的工人階層。
趙桓便問道:“在東京,爲士大夫種田、生產、經商的客戶多嗎?”
秦檜立即回道:“難以計數。臣昨夜還抄沒了故尚書左丞張邦昌,故資政殿學士馮澥等二十餘位大臣府宅,人口還在統計當中,但內城戶籍至少能增加兩萬人。”
趙桓便看向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岳飛,說道:“在我大宋,貧民、客戶一類沒有田地者,無需上田稅,但卻需要服徭役、繳納賦稅。朕改募兵爲徵兵後,不給士卒發軍餉,難免會有人擔憂如何維持生計,所以徵兵愈發困難。朕打算爲士卒取消一切家庭賦稅,以增加徵兵數量。”
賦稅,也就是人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