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城牆上皇城司都指揮使吳革望着蹣跚離去的女真人,笑着對一旁的樞相張叔夜問道問道:“樞相以爲,此時這些人返回左路軍,告知左路軍將領,宋金已達成議和,所以將他們放回,西路軍將領會作何反應?”
張叔夜暢快大笑,回道:“一夜混亂是再所難免了。西路軍將領無論如何都要搞清楚,那支叛亂金軍究竟是怎麼回事。還有所謂的宋金達成議和,究竟是何條件。”
“而只要西路軍將領略一探究,高慶裔等使節絕對瞞不住官家今日所言。等到明日,西路軍所有將士都能知曉,我大宋欲支持斡離不子承父業,奪取金國皇位。”
無論斡離不有沒有這種野心,僅僅是闢謠,就能讓斡離不心力憔悴。漢化程度越深的女真人,就越會猜忌二太子的意圖。
然而事實上,張叔夜覺得斡離不總不至於一絲野心都沒有吧?畢竟那是金國皇位,他的漢化程度越深,野心就會越大。
涉及到皇位之爭,任何人都不會有一絲寬容。而金朝,恰恰就給大宋留下了這個可以做文章的缺陷。
無論二太子斡離不如何抉擇,惹上一身晦氣已經不可避免。
但是無論趙桓還是宋朝君臣,都低估了這些胡虜部落的獨立性與將領的高度自主性。
中原君臣習慣性的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中原視角去看胡虜,卻不知在這些胡虜心中,皇帝是沒有多少權威的。
趙桓覺得二太子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金國,但這些西路軍將領卻覺得二太子有兵、有糧,就算造反也不是什麼不可能得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