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此最近朝廷一口氣任命了數位宣撫使,每次都吵的不可開交。
趙桓想到今天可能還要再吵下去,就頭疼不已,說道:“每次推薦朝廷官員都吵得不可開交,與其如此不如定下個章程。日後凡高級官員任命,都由政事堂主持,宰相、六部尚書、臺諫等一同廷推三人。將名單製成札子交給朕,朕擇一畫圈通過。”
這個制度推行起來在大宋不會有任何阻力,畢竟這是給了士大夫與官家共治天下的權力。而且明顯提升了六部尚書的地位,他們可以與宰相坐而議事。
當然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是皇權,最終人選的任命只能掌控在皇帝手中。士大夫們永遠是皇帝治理國家的工具,而不可能取代皇帝做出最終決斷。
李綱第一個同意趙桓提議,若章程就此定下,以後政事堂就代替尚書省主持人事選拔的地位了。
另外兩位宰相也沒有反對。這個事對他們也有好處。因爲他們實在是不想在閉門會議裏繼續跟李綱爭吵了,他背後站着官家。尚書省每次吵得頭暈目眩,即將成功時,官家就出來拉偏架。讓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與其被氣的頭昏眼花,還不如走公正公開的國家章程。至少在六部、臺諫、言官們眼前,幾位宰相還能公平競爭。能拉攏其他官員,一同應對李綱。
“既然要廷推,那便將計相人選一併定下。河東已經逐步收復,是時候重整聖朝稅賦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