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梅執禮精神亢奮,對趙桓說道:“官家,今日議題是關於審計三司使的丁田覈算、稅賦收納,財政度支情況。”
趙桓淡笑着放下嘴邊茶杯,說道:“諸位相公既然有章程,按流程推進即可。”
“臣領命。”梅執禮拱手,然後轉向列座地諸位公卿宰執,說道:“歷經去年新政變法,今年肅清腐敗,三司使已對大宋戶籍、田藉、稅賦都有詳細統計,且由三司使向我等詳細介紹一下國家財政詳情。”
三司使,也就是計相楊時意氣風發地起身,春風得意地他看起來像是年輕了十歲,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他帶着一份冊文,幹練地展開,向衆人介紹道:“歷經我司長達一年的統計,確定我朝如今戶籍一千八百九十二萬戶,戶籍數量雖不及大觀四年,但亦超過元豐六年的一千七百二十一萬戶百萬有餘。”
衆位相公皆默默點頭,大觀是太上皇的年號,彼時大宋雖然軍隊戰力孱弱,國家又相對腐敗,但畢竟整體承平垂百年,所以戶籍數量爲本朝之最。多達兩千多萬戶。
靖康以來,國家遭逢離亂,先有金人入寇,致使京城附近數百里惡臭可聞。又有羣盜四起,亂軍襲擾一方,人數不可避免地會大量下降。雖然不至於十室九空,但死傷近兩百萬戶,也差不多是每十戶人家消亡了一戶。
能有略高於元豐六年的水準,至少新政算是有了強力的戶籍保證。
樞相負責徵兵對戶籍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的是人口,問道:“人口統計情況如何,尤其是適齡兵員。”
楊時翻過手中冊文一頁,詳細介紹道:“樞相這個問題,恐怕要樞密院自行覈驗了。由於我朝歷來不注重戶口統計,只統計青壯,所以我朝戶口情況遠不同於歷代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