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有史料可查的記載,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黃河治理的難度可以用一句古話看出來: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而因爲大宋的三易回河,這一進程在大宋格外頻繁,無論決口還是改道都十分密集。
蘇遲向岳飛說道:“以如今形勢看, 想徹底解決黃河氾濫問題,沒有朝廷數億貫的財政投入,十年以上的長期堅持,很難見到成效。但治理黃河說來複雜,其實也簡單,無非是與水勢相較量。解決方法其一爲堵, 其二爲梳。”
“如今大雨磅礴,水勢增大,我等必須要嚴堵缺口,防止其他地方再出現決堤。同時開拓水道,引黃河分流前往其他地方,分殺水怒。”
岳飛問道:“蘇侍郎打算如何去做?”
蘇遲立即說道:“如今朝廷在河北動用軍隊三十餘萬,民夫百萬,我以爲可以防治相結合,除了全力修補決堤外,堤岸上,每一丈設民夫一名,任何地方有決堤風險,立即上報,第一時間全力搶修。”
岳飛皺眉,這個方法對抗洪而言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人類能達到的巔峯動員能力也就這般了(子弟兵抗洪兩米一崗),可是對軍隊的組織力就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考驗。
怎麼保證這綿延陣線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