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榛的魚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條道路依然沿着河岸向南前進,河岸邊種着一顆顆沒見過的有着茂盛根鬚的大樹,一看就能看出,這是人工種植的。看來本地的人是意識到了植物的根鬚對沿河河邊的土地有固定作用。與之前有少許不一樣的是,原本河岸在道路的右邊,趙吉他們只要右轉頭就能看到大河,而現在過了河後,變成了河岸在道路的左邊,他們得左轉頭才能看到河岸了。
道路的右邊是更多的成片農田,農夫們成組排列的在整齊的田地裏幹活,大牲畜帶着金屬犁具正等候在田邊,等待間隙悠閒的大口吞喫着路邊的新鮮野草,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腰間佩戴着包鐵短棍,看守着家裏寶貴的大牲口。
而大多數也跟着下田的農婦們,正在田邊挖出來的石塊壘成的土竈上正做着解乏補充水分的湯水,少數幾個上了年歲的農婦則看護着各家幼小的孩子們。
趙吉坐在車上看到這些景象十分驚喜。這些景象是有組織成規模的協作勞動啊,規模越大,人數越多,每個人的分工越複雜,也就越能顯示當地的農業發展程度,相應的,側面也能展現當地可能的社會制度。
不過呢,考慮到這個世界有超出上一世科學常識的東西,之前的一些考慮也不能全部作數了,他得謹慎的認識這個世界人類生活的樣子。
靠近城鎮的農田接連成片,澆灌田地的水是從旁邊的大河引出來的一條人工灌溉水渠。這條人工灌溉水渠在成片的農田邊左拐彎右拐彎,儘量照顧到更多的優質田地,漸漸流向遠處,而農田也追隨着灌溉的水渠一直延伸到很遠處。
趙吉發現這裏田地附近反倒是沒有了之前看見的被木製圍牆緊緊保護起來的零散農莊,來來往往跟他們商隊一同走在道路上的都是肩扛着各式農具的農夫,還有抱着瓦罐和揹着藤蔓編織框的農婦小孩子,馬車、驢車之類的運貨車隊倒是很少見到,不知道是車輛稀少,還是時間不對,道路上沒碰見幾輛車子。有限幾次看到的車子,都是運載着一車的青壯農夫,前往不遠處的田地裏前去耕田勞作。
--------
車隊繼續沿着道路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