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蘇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少年身上的這番瀟灑恣意,倒與宋代詞人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灑脫如出一轍。
但與柳永灑脫人生的活法不同,林覺民出生在動盪不安的晚清時代。
因爲深知清廷內部的腐敗墮落,年少起,他便決然將眼光放到了海外先進思想文化上,勵志尋求新知和新方向。
?所以自1901年起,考入全閩大學堂的林覺民,就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努力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因爲經常閱讀《警世鐘》等進步書刊,他常常與同學說:“中國非革命無以自強。”
彼時的中華民族正是內憂外患之際,林覺民也經常參加反清革命的鬥爭和演講。
有次,他在福州七星廟作“挽救垂亡之中國”的演講時,剛好有個學監也在場;聽完林覺民慷慨激昂的發言,這位學監悄悄對旁人感嘆:“亡清者,必此輩也!”
作爲典型的先進愛國青年,林覺民的愛情,卻是那個年代最爲常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陳覺民的妻子名爲陳意映,是螺洲陳若霖的後代。
同樣生於書香門第的陳意映,溫婉賢淑,文采斐然;喜愛古典文化的她,還曾爲《紅樓夢》中的人物寫過詩卷。
兩人雖不是自由戀愛,彼此卻一見鍾情。
特別是結婚後,這對年輕夫妻更因爲相同的愛好,常常賞梅玩月、詩文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