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是誰叫迪倫家走運,大兒子進了糖坊做工人,每年服役兩個月,就能拿到不少好處,除了老爺的報酬,那些甜菜渣足夠他換來許多生活必需品,小夥子很快把結婚需要的東西攢齊了。放在以往,打光棍到四十歲也不一定能結婚。
除此之外,他們地裏的甜菜收息也很好,迪倫照顧得極爲用心。
迪倫家原來住的是茅屋,現在都換成木屋了,大兒子的新房也是木屋。
婚後,他們就是單獨的一戶了,會在老爺那裏登記,自己種一塊份地。但是大兒子一點兒也不覺得恐懼,反而對未來充滿了奔頭。畢竟他在糖坊工作,比其他人多接觸到管事和老爺。
在這樣的情形下,迪倫家雖然是農奴,境況卻比一些自耕農還要好了,這還是指諾森伯蘭的自耕農。要和別的領地農奴比起來……還是別比了,諾森伯蘭的奴隸可是都有屋子住。
階層歸根結底還是財富定的,所以,迪倫家和自耕農結親的事情順順利利。
婚禮當天,所有人圍在迪倫大兒子家的新房中,看新婚夫婦展示老爺送的棉被,蓋在身上,顯得小夫妻特別體面。
就因爲是新房,蓋在靠邊緣一些,幾乎到牧場的地方。
——以前沒廣場的時候,大家都散着住,遠近只是相對自己的份地而言。領主老爺建了廣場後,隱隱約約就成了莊園的中心,因爲大家都樂意聚在這裏,提起遠近都愛用這裏做參照了。說住得遠,不就是去廣場玩兒費時久。
大家喫飽喝足,正在調侃新婚夫婦之時,就聽到了外頭的動靜,迪倫出門一看,竟然有七八十名士兵策馬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