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逃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史記載,黃帝歷4158年,工商騰飛,驟而暴跌,市貨囤積不出,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百姓生活困頓有倒懸之危。
時內閣首輔于謙速有反應,召海外諸國共議經濟事,提振市場流通商品,行緊急錢莊法穩定貨幣,另命各官府採納物資施行救濟,緩倒懸之急。
下則大明錢莊扶濟工商業主,廣開工程以工代賑,調整稅制有利企業。
經一年,民間盛景重開,工廠重業,百姓各居其事,貨市暢通,百業繁盛,生民歸於安樂。
首輔于謙扶危濟困治國有功,百姓多有稱戴讚頌.
一場經濟危機,最終在於謙帶領朝廷干預之下,成功消弭於無形,但危機的消除不意味着萬事大吉。
這種陌生複雜隱祕的危機,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上到朝廷下到百姓,無不是對經濟危機的嚴重性銘記於心,它雖然不如戰爭那麼暴烈,但對社會的傷害卻毫不遜色。
由此,聖人生前最後一部的著作《論資》也引起世人的重視,危機過後,世人材驚奇的發現,原來聖人早就對這種經濟危機有了準確的預言,並且判斷這是當下社會發展會持續不斷髮生的陣痛。
對此,朝廷並沒有無動於衷,藉助危機所帶來的餘威,于謙迅速出臺政策,把《論資》作爲大明教育的必修課程。
許良給世人留下的最後一份遺產,最終並沒有被埋沒,只是這樣的事業,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有實現的可能,這真得相信後人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