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3 (第3/3頁)
怨念法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若不出意外的話,這廣州十三行將來還會在史實上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爲朝廷那份戰爭賠款提供上一筆不小的‘捐款’數字用於分擔壓力。
伍秉鑑這位在乾隆時期以高達2800萬兩白銀的身家,高居當時‘世界第一富翁寶座(當時的美國首富約翰·雅各布·阿斯特的身價才只有2000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價值計算,約合人民幣17億,尚不及伍秉鑑的四分之一)’的富商,就是在此期間因爲把價值210萬銀元的自家近乎全部流動資金捐出去作爲賠款,進而搞得怡和行生意因此損失巨大。
到頭來這給帶清朝廷的捐款不但沒有收穫任何名聲,反倒還由於民間與朝廷的仇外情緒愈發壯大,搞得靠着跟外國人打交道而發家的伍秉鑑,跟大部分外貿商人一樣,都被罵作“漢奸”、“賣國賊”,使其名聲掃地心灰意冷,最後在故鄉落得了一個鬱鬱而終的結局……
只可惜如今的南洋王師上了岸。
對方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早在共和政府還是南洋共和國的海外盤踞時期,當時年紀也不過才二十歲出頭的對方,就一直與共和政府保持起了相當不錯的商業合作伙伴關係。
哪怕在直到帶清朝廷下達了斷絕一切交易往來的禁令之下,將寶押在了自認爲一定能贏到最後的共和政府身上的伍秉鑑,也仍然冒着風險的與對方有維持其私下之間的貿易往來。
於是在他二十六歲的那年,順利上岸在南方五省盤踞一方的對方,就收穫到了投桃報李的共和政府,仍然在保持了在這廣州十三行對方原本地位家業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