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裏頭的弊病一言難盡,唐以後租庸調被淘汰,不是偶然的。沒有人再看得上它,也不是偶然的。
第四,就算租庸調製度沒有以上的所有問題,它還有一條隱性的,埋藏很深的,影響時代極爲深遠的弊端。
租庸調製度,將人直接分爲了“地主”與“佃戶”(準佃戶)兩種,扼殺了其他的可能性。
換言之,你是免課戶,那麼只要你活得夠久家裏有人才,那麼你遲早就是地主。如果你不是免課戶,那麼十有八九,會變成佃戶,天災人禍你沒法每次都躲得過。
在租庸調製度下,自耕農的情況是不穩定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變成佃戶。
假如有人不想當地主,也不想當佃戶,那麼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呢?就不提什麼上升通道了,就直接說有什麼路可以走。去寺廟裏面,那也是佃戶啊!在唐代,不事生產的和尚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
有,下九流職業等那個人着在,一旦進去,禍及子孫,沒有戰亂的話很難翻身。
你有田,就必須要交糧食,就必須要織布,就必須要服徭役。這項制度,將人死死的鎖在了田畝裏面,將普通人的出路,死死的限制在了本地。
天然的小農經濟,天然的限制了消費,天然的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天然的限制了普通人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