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別人都以爲李隆基裝聾作啞,對這些疏奏看都不會看。
誰知道劉宴的奏章送上去以後,還沒過多久,李隆基就下令讓中書省擬了一份調令,將劉晏踢出了長安,命其到河東道絳州夏縣擔任縣令。
一時間,衆臣們從宰相到跑腿的,都看不懂李隆基這個操作是什麼意思。
這究竟是明升暗降呢,還是官員提拔以前外放歷練呢?似乎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太子正字雖然沒什麼實權,卻是“清貴”之官,留在中樞很容易被提拔爲黃門侍郎一類的官職,成爲皇帝身邊的近臣。
縣令的品級雖然高,卻是地方官,這明擺着是明升暗降了。
可唐代提拔重用官員,往往又需要到地方上外放的經歷。鄭叔清被喊打喊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爲他就是京官外放,任期滿了就要回長安述職。以目前得知的政績看,極有可能被提拔爲戶部員外郎,手握實權。
他上去了,定然就有人上不去,合力把這個人攔在長安外面,這便是朝堂上不能說的祕密。
這天,李隆基在紫宸殿內,召集李林甫與張九齡兩位宰相議事,討論的正是夔州江關擅自改制的事情。紫宸殿並非是正殿,它從前是皇帝與大臣們聊家常說私密話的地方,不需要什麼禮制,也不需要穿朝服。
開元二十一年以後,李隆基就很少在正殿含元殿開朝會了,除非是過節慶典,纔會偶爾去一下。一般處理朝政,都是在紫宸殿內,這裏規矩最少,君臣之間也最隨意,比較符合李隆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