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什麼開元年間的宰相隔幾年就要換一批呢?
很多朝臣們認爲是李隆基害怕相權過大尾大不掉,但也有些臣子認爲,開元年間大唐雖然國力強盛,可問題也不少。每次出了問題,都需要宰相出來背鍋,引咎辭職。
總不能說這一切都是天子的錯,都是聖人的錯吧?難道不換宰相換皇帝?
所以換一個宰相,就等同於卸掉一些黑鍋,然後大唐天子就永遠是那個從來不會犯錯的聖人,這似乎更符合現實的邏輯。
今日李隆基不想再拖延下去了,他讓李林甫與張九齡二人拿出自己的方案,各推舉一個心儀的人爲新宰相,也就是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職務該授予給誰。
羣相制度雖然是一個天子配幾個宰相,但這些宰相其實按默認的規矩,也是分大小的。中書令最大,簡稱“右相”;侍中排第二,簡稱“左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乃是皇帝需要自己喜歡的官員可以破格提拔,以制衡左相右相,因此只能排第三位。
現在張九齡與李林甫佔了兩個位置,他們提名的那個人,就變得舉足輕重,其權重足以影響朝局了。
類比一下,這個人選的分量,可以跟楚漢之爭時拿下河北以後的韓信相提並論。
“微臣推薦嚴挺之入相。他是中書侍郎,熟悉政務,可以快速接替裴耀卿罷相後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