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烏朵也叫俄朵。
是用吐蕃犛牛毛搓捻成粗毛線,再編織成毛辮。
毛辮上端有一個三寸的套環,使用時將套環套在中指上,中間編一塊巴掌大的橢圓形烏梯,用來放石塊、土塊,末端用羊毛做鞭梢。
這東西既可以軍用,又是牧民們驅趕牛羊的利器。
如果要趕牛羊,用手捏住烏朵兩端,烏梯內放上石子或土塊,提鞭揮掄,然後放開一端,石子便飛到幾十丈以至一、二百丈遠外,使頭畜轉換方向。
牧民使用烏朵的本領高強,有的人打百餘丈遠的距離,可以百發百中,所以烏朵不僅用以趕牲口,而且用來驅趕野獸。
至於吐蕃軍中高手,數十丈內,射鳥雀之眼,彈無虛發。”
牛仙客不厭其煩的給方重勇解釋,一點高官的架子都沒有。
烏朵乃是唐軍與吐蕃交戰時,最嫌棄憎惡的武器,沒有之一。石彈是動能武器,打在身上很疼,有盔甲防護也沒用。唐軍士卒們若是四肢被烏朵扔出來的石塊打中,經常會骨折失去戰鬥力。
由此可知,唐軍與吐蕃軍交戰,其實是很兇險的。遠不是古籍裏常說的“一漢頂五胡”。更可怕的是,烏朵材料易得,利用離心力甩出去的石塊威力極大,且男女老少皆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