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哪怕現在只有最大儲量的兩三成,糧食儲量也是個恐怖的天文數字。
在裴耀卿改道通濟渠之前,南北運河的轉運中心,都是洛陽的含嘉倉。所有來自江淮與江南的糧草,都要先入庫含嘉倉,再陸路轉運到長安。
大唐在長安與洛陽之間,單獨開闢一條的“馳道”,專門負責往關中輸送糧秣。
然而,含嘉倉的情況,沒有常人想得那麼簡單。這次倉庫缺糧,主要原因也不是官員瀆職。
世界上並沒有什麼供給天下百年不倒的糧倉,那些都是不瞭解內情的人所妄想出來的。
實際上,糧倉有一個很關鍵又很隱蔽的數據,導致了它不能單獨存在。正是因爲這個,導致了含嘉倉今天的局面。
這個關鍵數據,便是所有的糧食都是有保質期的,而且這個保質期,相對於王朝壽命來說,並不長。
含嘉倉是地下糧倉,當初建立的時候就是按最高標準來建的,存糧的保質期也算是長的,但也就“乾燥之地,粟可存9年,米5年;潮溫之地,粟存5年,米存3年”而已。
糧倉的制度是推陳出新,漕運不走洛陽,那麼含嘉倉就必然會空,就這麼簡單而直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