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反攻 (第6/17頁)
九九二零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摺子就這玩意
通常情況下都是用木盒、獸皮包裹起來,在用的時候取出絨狀悶燒狀態的引火物,把它們攤開,充分接觸氧氣,這時候吹上一吹就能讓悶燒的火絨復燃,取得火種另作他用。
但是勞動人民是智慧的,他們並不滿足於經常會悶燒過度導致其起火或者氧氣被完全切斷導致熄滅了的火絨火摺子。
早在周朝,人們除了“夫燧”這種利用金屬凸面反光鏡匯聚陽光應獲得高等方法外,人們還已經廣泛使用了以棗核和桑樹枝作爲保存火種的方式,人們發現棗核曬乾之後非常易燃,但是不容易出明火,配合桑枝混合起來甚至看不出來是不是燃着。
這種堆疊起來的火堆一旦攤開就會出明火,掃到一起就又回覆原樣,甚至可以保存起來持續數天時間,這可以說是最初版的火摺子。
而到了漢代,人民更是直接發明出了“艾引”,也就是艾灸用到的艾草絨。
南北朝時期更是直接發明了和現代火柴相類似的“火棒”,用木棍沾染硫磺,再用火石碰撞取火。
西方於1800年前後發明的現代火柴,就是在這種火棒傳入歐洲後不斷改進產生的。
至於已經標準化成爲一個空心管裝着悶燃劑的模樣的火摺子,應該算是在北宋時代。
火摺子現代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