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戴族和莊族都是傳統世卿,佔據四席;公孫忌和邊卬都是宋元公的親信,位高權重。這樣的安排,平衡了權勢,又不致得罪世族。
從這場攪動天下的內亂,可以窺見許多偶然和必然,值得反覆回味。
華氏是宋戴公的後人,從華督官至太宰開始,華氏成爲宋國政壇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他們長年位居六卿,執掌機要,不僅在宋國,在諸侯國間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從興起到倉皇逃亡,華氏家族興旺持續近兩百年。這樣一個顯赫家族的覆滅,與楚國的若敖氏、晉國的郤氏、欒氏,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欒氏。
當然,不同之處也很明顯:欒氏是被構陷的,華氏則是自作孽;欒氏在晉國的影響力遠不如華氏對宋國政局的舉足輕重,尤其是華元執政時。
華元歷仕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朝,是不折不扣的四朝元老。他長期擔任宋國右師,宋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安危全系他一身。他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宋國,還幅射至外——公元前579年,晉楚第一次弭兵會盟就是在他的努力促成下達成。
然而,二者的相同之處更突出:都是君臣互毆,驚動他國,持續三年之久。
華氏族人更多,地位更高,實力更強,搬來的救兵更多,捲入的國家更廣,掀起的巨浪差點吞沒宋國。
華氏被晉國聯軍團團包圍時,首領華亥都自比欒盈,以爲華氏可能就要被滅。幸好,華?、華登兄弟夠勇敢冷靜堅定,否則,華氏已全數葬身兵戈之下。正是憑藉華氏兄弟衝出重圍,引來楚國,才贏得寶貴的求和籌碼。雖遠走他鄉,畢竟苟活性命,實屬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