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經過兩次交手,晉國領悟到,要想完全消滅鮮虞,勝算並不大。只有先剪除他的羽翼——鼓國,下一步進攻鮮虞才能十拿九穩。
公元前527年,中行吳帶兵再次攻打鮮虞。
按照原計劃,晉軍主力包圍鼓國。鼓國早有人想投降,中行吳卻不接受。晉軍實力佔據上風,中行吳並不急着摘下勝利果實。他要鼓國彈盡糧絕,心悅誠服的投降。最後,終於如願。
中行吳將鼓國國王帶回絳都,獻捷於宗廟後又將其釋放。中行吳此舉意在令鼓國歸順晉國,別再與鮮虞國爲友。鼓國國王承諾連連,就此告別。
誰知,諾言如紙。歸國後,沒有傷疤沒有痛的鼓國,再次投入鮮虞的懷抱。
就在晉國參與平定宋國內亂不久,中行吳再次發兵。這一次,中行吳沒有直奔鼓國,而是率兵在太行山以東一帶巡行,伺機而動。他派軍士僞裝成買米的商人,守在城門之外,乘機偷襲鼓國,將其滅亡。之後,大夫涉佗負責鎮守此地。
此時,鮮虞國的左臂右膀都被打斷,以何種方式滅鮮虞成爲晉國上下都關切的問題。是集中兵力強攻,一舉拿下,還是迂迴曲折,打持久戰?
最有發言權的當屬中行吳。
這些年對鮮虞作戰,都是中行吳率兵前往。無論是武力角逐,還是詐術取勝,或是恩威並濟,鮮虞國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中行吳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