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649年,王子帶召集同黨,連同外援——活動在西北一帶的戎人,聯手向周襄王發難,焚燬了王城東門。由於周襄王時刻戒備,再加秦國、晉國伸出援手,內外夾擊,這次叛亂很快流產,王子帶逃亡到齊國。
直到公元前638年,事件出此轉機。
“那年,我國先君惠公病重,太子圉在秦國作人質,急欲歸國。”尹鐸說道:“他與秦國婚配給她的妻子商量,妻子不肯歸國,他便隻身逃回絳都。”
“大夫富辰有感而發,以此勸諫周襄王迎回王子帶。”周舍補充道。
“富辰如何說?”趙鞅追問道。
“‘協比其鄰,昏姻孔雲’——與鄰居關係融洽,與姻親才能和睦共處。”尹鐸解釋道:“太子圉之所以被當成人質,源於我國與秦國交惡。我國之所以與秦國交惡,乃是因爲惠公爲秦國扶持歸國繼承大位,沒有兌現對秦國的諾言,引發兩國兵禍。如要追根溯源,那便是——”尹鐸看向周舍,示意他繼續。
“‘驪姬之亂’,太子自裁,公子重耳、夷吾流亡他國,秦國便有可趁之機,藉助扶立儲君,從中受益。”周舍接到暗示,娓娓道來。
“兄弟一心,其利斷金。兄弟反目,遺禍無窮。”趙鞅點頭道。
“富辰亦如是說。”尹鐸說道:“周王室不比一般兄弟昆吾。當時,王室已經力微,諸侯忙着開疆拓土,如果周王室內訌反覆,更是讓諸侯看輕,不尊不服。”
“就這樣,王子帶順理成章的被迎了回來。這本是好事一件,誰料到——”說着,周舍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