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517年夏,經晉國君臣商議決定,在黃父舉行諸侯會盟。盟會旨在召集諸侯共尊王室,驅除逆黨。
此次盟會與會的有:魯國亞卿叔孫婼、宋國右師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執政遊吉、曹國國君、邾國國君、滕國國君、薛國國君、小邾國國君。
當然,作爲盟會的發起國,晉國是當仁不讓的東道主,不僅負責召集各諸侯,還要主持盟會。
負責主持此次盟會的卿士大大出乎意料——年僅二十八歲的下軍將趙鞅。
要知道,晉國已經很久沒有舉行盟會了。掐指一算,距離上一次召集諸侯已有十二年之久。這是士鞅向韓起提議之後,由韓起向年輕的晉頃公建議,由頃公下令,命六卿召開會議商討後定的案。
回顧歷次盟會,主持者不是國君就是執政,再次的也是中軍佐上軍將,絕不可能輪到下軍。畢竟,與會各國出席者皆位尊爵重——小國是國君親臨,中國都是執政重臣代表國君。
這是難得的在中原諸侯面前展示晉國霸主威風的機會——重申諸侯一心,抗暴虐,平內亂,反對恃強凌弱,共尊盟主,維護中原和平。
這是機會稀缺的展露頭角的機會——身爲盟會主持人,代表晉國國君行事,一舉一動皆是晉國最高意志的體現。擔任這個角色,意味着權威隆盛萬衆矚目衆望所歸。
爲何這樣的機會會落在趙鞅身上?輪排位,他屬下卿;輪資歷,他只比入卿不到兩年的中行寅資深;論年輕有爲,似乎還沒有足夠的經歷證明他的卓越不凡。相反,排在他前面的韓起、魏舒、士鞅、智躒,前三人不用說,韓起歷仕四朝,魏舒、士鞅仕三朝,智躒入卿年份也比趙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