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子光才能膽識出衆,智勇兼具,有目共睹。然其胸中始終有一心結未解,或許就是癥結。”
“什麼心結?”吳王隱約猜到是什麼,口氣有些不悅。
“大王想必也知一二,下臣不方便說。”太傅看着吳王僚長大,陪他讀書,教他識人認字,他的心事怎能瞞得過他?
“若論資質,堂兄和我都不能入圍王位人選。”吳王話鋒一轉,說道:“依照祖父遺訓,兄去弟及,五叔推遲不就不算,父王(夷昧,公元前527年去世。)去後,本該是四叔(蹶由,公元前537年征戰楚國,爲楚軍所俘,公元前523年被釋歸國。)繼承王位。”
“只因四叔羈旅他鄉,寡人才忝居大位。若是堂兄不服,早應提出異議。而今四叔已逝,爲何舊事重提?”
蹶由歸國前,身爲諸樊兒子的公子光,在吳王僚即位時,可提議重新輪替,從他開始第二代的兄終弟及。如果是這樣,吳王僚就要把大位交給公子光。
蹶由歸國後,吳王僚和公子光都不屬於合法繼承人。若是蹶由對王位有異議,理應由他繼承王位。可是他沒有提。
既然兩人都不提,吳王僚的王位便是默認的。隨着時間流逝,成爲既定事實,不容質疑。
“從前不提,乃是時機不合,無可奈何只得順從隱忍。如今卻不同,大軍身陷困境,大王無可倚仗,只有公子光一人。又兼太子幼小,國中空虛,正是居心叵測者興風作浪的大好時機。以公子光的智謀識見,豈會不知?”太傅對公子光的認可跟懷疑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