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憑趙氏圈養的一干賢士門人就足以成就趙氏霸業,更別說趙鞅心懷野心,宏圖壯志。”這是第一次,智躒直面趙氏的優勢,他沒有察覺,自己的語氣滿含恨意,忌妒不滿溢於言表。
“若論賢人能者,我們府上也不少。若是爹還嫌不夠,從現在起廣納志士,何愁比不上趙氏?”智申對趙氏是相當的不以爲然。
在他看來,人才天下常有,不進張家門便入李家府,搶來便是。何況父親現居政要,還怕無人投靠?怕是擠破門檻,任憑智氏挑選。
“經世之才又豈是朝暮即成?就算有,能否得其盡忠竭力也需天時人事相和,哪是想有便有?”智躒語氣惋惜,“趙氏對人才的栽培選拔可追溯到趙鞅的爺爺,從他開始,三代之力,日積月累,並非一蹴而就。這是趙氏的傳統,也是祖輩遺留的富貴財富,旁人強求不來。”
照理說兩家祖輩走得很近,趙武對智盈又有護持提攜,耳濡目染,照搬照抄即可,爲何智氏卻沒有這麼做?
說來也是不由人。智盈去世時還年輕,忙着鞏固家業地位,還來不及想這些。到了智躒,十五歲喪父,慌作一團,朝不保夕,哪有閒暇謀劃家族的長遠發展?事到如今,回頭一看,目光短淺的弊端終於暴露卻爲時已晚。
許多事,慢了就順了,順了就快了。反之,急了看似快了,卻於遠景無益。所謂欲速則不達,大約便是如此。
“若論野心,我等不輸趙氏,若論人才嘛——”智申仔細想了想,“蔡墨不過一介舞文弄墨的書生,只有三寸之舌,難成大事;至於尹鐸、周舍,倒不失爲文囊智膽,規諫勸導,可爲輔佐;至於其他......”
“偏偏最得力的你卻漏掉了。”智果輕輕觸碰哥哥的手臂,小聲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