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把五百人質安置在邯鄲時,董安於曾問過一個問題——若要拿回怎麼辦?他的回答是——想拿便拿。
那個時候的趙鞅,一心一意想着團結內部,結束各自爲政冷漠疏離的關係。趙鞅說,如果只有主幹發達,枝葉枯萎,無法長成蓊鬱參天的大樹。他把自己當作大家長,是不容反抗的權威。他根本不去設想,邯鄲氏竟敢有不還的膽量。
趙午對人質的拖延招來殺身之禍,雖然最終五百人仍回到了趙鞅手上,結果卻與趙鞅的初衷南轅北轍。邯鄲氏與主幹決裂,比從前的疏遠更可怕,行同陌路是註定的,更壞的也無不可能。
內部背棄,外部呢?董安於向來嚴謹,兩大強族磨刀霍霍意欲何爲想必他的猜測已是八九不離十。向來井水不犯河水,如今一下挑戰兩家,再加趙氏一支,自己惹下的禍不可謂不小。
國君那邊,捫心自問,趙鞅也不清楚他對自己的支持有多深能堅持多久?智氏、韓氏、魏氏是旁觀者,此事與他們無關,他們袖手旁觀即可。兩大家族輪番向國君陳說慫恿,恐怕耳根子軟的國君早已抵擋不住......
時間靜靜流逝,表面上一切照舊,暗湧江潛深藏在河底,無人能時時刻刻洞悉幽微。怕就怕情勢已悄然改變,人卻仍固守舊勢。真相揭開只要一瞬間,成敗得失往往一剎那。
兵者兇器,侵掠如火,只要佔據主動,速戰速決,憑士氣佔優就能以寡勝多,更何況兩大強族本就族大勢衆。毫無準備只能坐以待斃,董安於沒有誇大其辭。
有準備都未必能討到一絲便宜,更別說.....
天平在左右搖擺,進與退,嚴陣以待或是聽之任之,成與敗,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