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得知士氏、中行氏四處張羅,聯絡各方友人,晉國六卿商議過後決定——由趙鞅率兵包圍朝歌,迅速剿滅兩族勢力。
得知晉國出兵,兩家的知交故舊沒有因爲人走茶涼不聞不問或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相反,他們很快行動起來。
驕陽似火的夏季,齊景公召集魯定國、衛靈公舉行盟會,商議如何實施救援。與此同時,士氏的旁支士鮒與其黨羽聯合活躍在晉國北部的狄人,意圖發兵討伐絳都,牽制晉國的兵力。兩方人馬都立下誓言,爲兩大家族討回公道,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說到趙鞅擔任主帥,實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六卿雖說有六人,實際只代表四家的意志,梁嬰父和士皋夷聽命於智躒,自是不會對他有異心。智氏、韓氏、魏氏都與這場鬧烘烘的變亂毫無瓜葛,既然火是趙鞅點的,由他去滅火天經地義。
當然,作爲盟友,韓氏、魏氏是派了人手隨軍作戰的,算是儘自己的一分力。至於智躒,以監國的名義鎮守絳都,安安穩穩的坐享成熟果實,不操心不出力。如果趙鞅平不了叛亂,罪在趙氏。如果平定了,也是他份內之事。
正是在這樣的氣氛中,趙鞅被迫身披戰袍走上戰場。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趙鞅這邊還沒等到兩大家族的外援,絳都首先受襲。躺平看戲的智躒氣急敗壞的組織兵力前去應戰,一看,還好,雖然有三股勢力,其實人馬不多。狄人雖善戰驍勇,留守絳都的也非弱雞,將士用心,毫不示弱。再者,絳都城池堅固,守衛森嚴,利於守方。
很快,進犯者就遭到了猛烈的回擊。狄國所來,無非想掠些錢財子女,眼看打不過,趕緊撤退。至於剩下的兩支——士鮒和小王桃甲(姓小王,名桃甲)率領的軍士,人少力微,不堪一擊,很快就支離破碎,抱頭鼠竄。
最後,烏合之衆各自逃散——狄國人滾回家,士鮒逃到成周(西周都城,河南洛陽),小王桃甲趕去跟朝歌,偷偷溜進城跟兩大家族會合。
壓力來到趙鞅這邊。趙鞅已經包圍朝歌有一段時日,城內似乎是統一了思想,堅守不出。他們的算盤是這樣打的——拖延時間,待援軍趕來,對趙鞅所率部形成內外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