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鞅的這番話,比之前的一段簡潔精練。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例成功的案例——畢萬,平民,因作戰勇敢,封官晉爵,蔭庇子孫。
越是危難關頭,將士需要的激勵就越簡單明瞭。趙鞅拿畢萬說事,把特殊性偷換成普遍性,目的是刺激軍士的大腦皮層,讓他們忘卻眼前的危險,自我暗示——他們也會跟畢萬一樣,功成名就,位高權重。
一萬人中,只有一人封侯,將軍功成,9999人卻化爲白骨被棄荒野。“萬骨枯”絕口不提,因爲此刻只需“一將功成”。
正如當下打着“直銷”之名,行“傳銷”之實的人頭營銷術。朋友圈裏發的都是某某開着大奔,走上人生巔峯,同時輔以圖片、視頻和犀利的語言震撼你的感官,刺激你虛榮躁動的心。開大奔的正是封侯的將軍,他的所得來自無數購買產品的“炮灰”“大冤種”的血汗抽成。
當然,人是爲希望而活的。臺上的人打了雞血,用一百個排比句,把成功說得排山倒海,彷彿富貴已經不請自來。臺下則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於是,許多人蠢蠢欲動,被情緒裹挾,願意相信自己就是天選的幸運兒。
最終,臺上的人成爲最大贏家。
趙鞅的二度演說剛結束,爬回戰車的衛太子蒯聵再次鼓起勇氣,對着皇天后土、衛國宗廟的方向祈禱,希望烈祖烈宗保佑,贏得此戰。
蒯聵把自己置身險境,替趙鞅賣命,實在難得。雖說另有所圖,畢竟征戰沙場攸關性命,也算夠意思了。他的禱告,更像是專屬的自我安慰自我激勵。敵人已在陣前,避無可避,不如給自己打氣,闖過這關,爭取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