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蔡國很早之前就是楚國的盟國,卻沒有因爲長期的擁戴,得到楚國格外青睞。“柏舉之戰”爆發的導火線就是楚國令尹對蔡侯的寶物垂涎,無故將其扣押,由此激發了蔡國一定要報仇的決心意志。
蔡侯向晉國求助,無奈被士鞅和中行寅聯手破壞,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無奈,蔡侯只得另尋他途。最後,吳國不負所托,把楚軍打得屁滾尿流。
從此,吳國在蔡國眼中的形象一下高大起來。比起以往,至少多了個選擇,不至於吊在楚國一條歪脖子樹上。
蔡昭侯一心想得到吳國的保護,聽到吳王同意,十分高興。心想,自己是一國之君,擁有國家大小事務的決策權,也就沒有跟衆臣商議,當下就答應了吳王。
誰曾想,得知要遷往吳地,蔡國上下反對的聲音是一浪高過一浪。蔡侯一看不妙,馬上派人通知吳王,請他想辦法逼迫蔡人同意遷國。
剛剛收穫越王臣服的吳王夫差,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蔡侯死心塌地要做吳國的屬國,不惜借吳國的武力鎮壓國內的反對聲浪,吳王怎會袖手旁觀?
接到密報,吳王以使者到蔡國聘問爲由,大批僞裝成平民的軍士攜帶武器跟隨隊伍進入蔡國都城。
吳國軍隊已經埋伏在蔡國都城四處,蔡人才後知後覺,登時全城震恐。有了外援,蔡昭侯也露出猙獰面目,殺害反對遷吳的頭領公子駟,震懾反對派。
在雙重武力的壓制下,蔡人無奈,只得拖家帶口到祖宗墳墓哭祭辭行,依依不捨的離開熱土故鄉。
同年冬,蔡國遷到吳地州來(今安徽鳳台,春秋時楚邑,公元前518年徹底被吳國佔領。),進入吳國的保護圈。州來改稱蔡,後世稱下蔡。歷史上的古方國,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