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依照慣例,每一個離場的家族,都會回顧一番,謝謝他們曾經在舞臺上的付出。
先說中行氏。
中行並非家族本來姓氏,而是源於晉文公做的軍制改動。晉文公回國執政後,先是將軍制由兩軍變爲三軍,奠定晉國霸權的關鍵一戰——“城濮之戰”結束後,又增設三行:中行、左行、右行。
由於在“城濮之戰”中表現英勇,晉國發動與狄國的戰役時,晉文公命荀林父爲中行將。從此,荀姓以職務爲姓氏,中行氏由此得名。
荀林父的父親荀逝敖是位平庸的人,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他的祖父荀息則是晉獻公時期的重臣,是春秋時期有記載以來晉國的第一位相國。
荀息,本氏原氏,名黯,字息,稱原氏黯。
“曲沃代翼”後,晉武公任命原氏黯爲大夫。後來,晉武公滅荀國,以荀國舊地賞賜他。依照慣例,以邑爲氏,原氏黯從此以荀爲姓,史稱荀息。
晉獻公是晉國曆史上一位相當有作爲的國君。在位二十六年,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可見他一生戰事倥傯,頗有建樹。雖然晚年因寵妾子滅嫡子,去世後引發“驪姬之亂”,卻不能抹殺他對晉國實力提升的巨大貢獻。
作爲一代聖主的左臂右膀,荀息絕非浪得虛名。教科書上爲人津津樂道、兵法上人人皆知的“假途滅虢”,就是荀息謀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