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謂最適合,是從他的出身地位來看。若是從趙鞅對趙氏家族的期望而言,光有這一點還不夠。
周舍所說,直中趙鞅心意。只能說,跟在趙鞅身邊那麼多年,周舍不愧於“心腹”二字,趙鞅的心思他是瞭若指掌。
而今晉國的情勢,雖說最強大的兩大卿族已被驅逐,他們的土地人口被剩餘四卿瓜分,表面上似乎已經取得國內的和平,實則不然。
這次瓜分,智氏拿的最多。平亂八年,中道智躒就去世了。雖然如此,他早有先見,兩家剛離開晉國時,他已經着手處置他們的封邑。所以,雖然此時趙鞅是上卿,智躒的兒子智申是下軍佐入卿,但是,前任上軍將定下來的事情,趙鞅不可能推翻。
如此一來,智氏擁有的土地變得和趙氏差不多,人口則略勝一籌。從前智氏跟趙氏可是差距不小,一下子兩家就齊頭並進,趙鞅心裏難免有些不是滋味。
韓、魏兩家還好說,畢竟幾世人的交情,不會輕易改變。再說了,“亟治之難”時,兩家力保趙氏,足見真情,不必擔憂。
至於智氏,恐怕未來某一天,跟趙氏是難免一斗。
董安於的死,標誌着兩家四代人的交情毀滅殆盡,只剩下仇恨。就算智申沒有繼承父親的狠戾無情,趙鞅也不允許自己包括他的繼承人忘記這件奇恥大辱。
要董安於死也就罷了,還要將他當成禍國殃民的罪人曝屍示衆,昭告天下,這不僅是對董安於的羞辱,也是對趙氏的侮辱。
趙鞅想要替趙氏,替董安於找回失去的體面尊嚴,唯有成爲晉國第一大族,把智氏的風頭壓下去方可。否則,下一次的角逐,一定是智氏把趙氏力壓至死。兩家已是勢成水火,若是矛盾爆發,一定是你死我才活,我活你必死,沒有其它途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