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無論哪種,都是在將軍統帥的統一戰略部署下,執行命令,配合作戰目的。跟打架的任意隨性相比,打仗有嚴格的紀律要求。執行命令是天職,一旦違令,輕則處罰,重則處死。
阿奴是在狄國長大的女子,雖然沒有親自參戰列隊,所幸有所見證。她是部族子女,遊牧民族四處遷徙,爲了水草物資,各部落時常刀兵相向。從小耳濡目染,她早知曉行軍作戰的基本要義——有組織、有策略的攻防,方能取勝,逞血氣之勇,只會累人累己,全盤皆輸。
“我是娘一手帶大的,絕不做有勇無謀的匹夫。”趙毋恤拍胸口跟娘保證。
趙毋恤自小習武,除了天性喜歡,阿奴的啓蒙至關重要。如果說他跟哥哥們比有什麼優勢的話,就是他的處境卑微——事有利弊,物有兩面,說是就是他。
趙鞅的夫人側室都是養在深閨、識文斷字、順從乖巧的傳統女子。阿奴跟她們不同,她自小生長的環境是開闊的草地,每日與藍天白雲爲伍。騎馬、射箭、拳腳是草原子女的基本功,一爲防身,二爲生存。
儘管她被迫來到趙府,人被困住了,心仍嚮往自由。在周舍、尹鐸還沒爲趙毋恤延請師傅教授之前,她已經對趙毋恤進行了基本的啓蒙教育,尤其是武學方面。
不必拘泥於寶劍名刀,樹枝、木棍也能作爲兵器練手。對一名稚子而言,學武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有所啓發——憑藉身體再配以相應的工具,可以輕易擊倒比自己強壯的目標。學習這些招式的同時,阿奴也會一邊幹活一邊教他認識昆蟲、家畜、五穀雜糧、物什等等,增添學習的樂趣。
趙毋恤的童年,物質稍顯缺乏。雖然董安於已經派人特別安排,但是趙鞅的態度擺在那,爲了不讓母子倆成從矢之的,維持跟普通下人僕役差不多的待遇纔是最安全的。
除此之外,他的成長是難得的野蠻天然。他讀的是沒有文字的書,這些無字書爲豐富了他的生活經驗,令他的生命充滿韌性,保有巨大能量。
所幸,利益於女性本能的小心謹慎,阿奴對安全的處處小心,時時提防,像根繮繩把趙毋恤心頭的野馬維繫在正常水平。所以,叛逆期的趙毋恤,雖有功夫在身,卻沒有招惹什麼麻煩。至於衝動,男孩子嘛,總會有忍不住要一決勝負的時候,打完又和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