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到戰利品清點完畢,此役的結局已是昭然若揭:
齊國主帥兼中軍元帥國書、中軍將領公孫夏、田書、上軍將領東郭書、下軍將領閭丘明五人被俘,公孫揮、田逆、宗樓、高無丕僥倖逃脫。
吳軍繳獲齊軍戰車八百乘,斬獲甲首三千。按當時的軍制,一乘兵車配三名甲士,三千甲士對應的是一千乘兵車,也就是說,齊軍出動的大部分戰車都成爲吳軍的戰利品;按戰車八百來算,若是配備的人員全部遇害,齊軍陣亡至少八萬人。對比出徵時的十萬兵力,幾乎全軍覆沒。
吳王夫差雖殘忍暴虐,出手卻很大方。爲了彌補魯國此役所作的犧牲,也想通過重賞小弟昭告天下吳國的霸主氣焰,八百乘兵車,吳國不留一乘,全部送給魯國!魯哀公隨軍前來,雖飽受驚嚇,也算得償所失。
對比魯國折損的人馬,八百乘把一切都彌補了!在此之前,魯國舉國的兵車也就八百乘,一下子又拿到八百,一腳邁入“千乘之國”,軍事實力倍增,這趟差算是值回票價了。
其實,吳王之所以如此慷慨,也是事出有因。
跟中原地區以車戰爲主不同,吳國自與楚國爭霸開始,就以水戰爲主。吳國造船業是與楚爭雄催生髮展的行業,造船技術高超又推動水軍戰鬥力快速增長。
到了中原,水戰顯然不是時時都能用上,受地域所限,步兵戰車纔是主流。
吳國的地形是山川林立,水系發達,戰車顯然沒多大作用。何況吳國距離齊國山長水遠,運輸物資都依賴水路,把物資和兵士算上,船載正合適,多出這些笨重的戰車,無用又佔地,實在沒有必要運回國。
把它們送給魯國,一來是人情,二來當是免費寄存,由魯國幫助保管。下次再來中原征戰,讓魯國多出力就有了藉口。畢竟,僅憑戰車啥也幹不了,配備人員才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