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姬昌的緣故,季歷繼承家業。姬昌果真不負衆望,成爲商紂王時代德高望衆名揚部落的西昌伯。其子姬發更是超越其父,率八百諸侯在牧野擊敗紂王,推翻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姬發後世稱周武王,其父被追爲周文王。
已然擁有天下的周武王,四處尋找親戚眷屬封土建國。吳太伯因有退位讓賢的美名又兼與周王室爲兄弟,被封吳國。按照這個說法,吳國相比晉國,跟周王室的關係更親近。
晉國也非等閒,他們推翻吳國的邏輯,另有說辭。
晉國的開國之君叔虞可是周成王的親弟弟,是周成王親口許的封地立的國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晉國被封不是爲了補償追授的虛名,是在位的天子貨真價實的分封。
晉國堅持要先盟,理由是,姬姓國中,晉國是霸主。從文公到襄公、景公、悼公,中原諸侯惟晉國馬首是瞻,持續時間之長,衆所周知,是誰都不能輕易否定的鐵一般的事實。
思及兩國的爭執,吳王立馬認識到,吳被越打敗的消息一定要封鎖,否則天平傾刻間就會倒向晉國,這些日子的努力便付諸東流。於是,吳王命左右刀斧手將前來報信的一衆軍士及帳前可能已經聽到戰敗情報的一共七人全部斬首。解決戰敗非一時一刻,把得知消息的人解決卻不費吹灰之力。
吳王的頭腦還是太簡單,儘管死人已經無法泄露消息,他這個大活人卻逃不過晉國一雙明眼的審視。
此次晉吳會盟,趙鞅作陪,司馬跟隨。眼看盟會已開,只差歃血次序未定,趙鞅難免急躁起來。想一想,身爲晉國執政兼中軍元帥,陪同君主與小小的吳國會面,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讓吳國佔了上風,沒面子的豈止晉定公?趙鞅的面子要往哪擱?
萬一此事傳出去,身爲軍政首席的他,勢必難逃干係。不僅如此,若是讓吳國先盟,簡直可稱得上是晉國近百年中原爭霸最恥辱的一件事。而這一切他卻無力阻止,說他是千古罪人也不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