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國、越國不過是霸權末路的兩個小角色,雖有“黃池會盟”,並不代表吳國已經凌駕於晉國之上。吳國組織的會盟跟晉國當年號令諸侯或是齊桓九合諸侯相比,不只是數量的差異,在量能上更是相去甚遠。
吳國地處東南,除非能把楚國的領土兼併大半,否則受地形所限,只能在淮水一帶逞威炫武。北上把齊打敗也不足以徹底令齊歸順,對晉更不可能。越國對吳國,若是不能突破楚國的防線,影響力也有限。
對楚國而言,一個吳國已經勢成水火,一個更強大的越國的存在是更大的威脅。除非楚國國力衰退,王室羸弱,國中無人,否則,一定會有所行動。
“這麼說,楚國仍是南方霸主,無國可與匹敵?”
“楚國的歷任國王一直致力於開疆拓土,向東向北擴張,它們是南方霸主很久了,將來也會延續下去。只是——”趙鞅話鋒一轉,“越國既然能以彈丸之地把吳國打成如今這副奄奄一息的模樣,表明它國運已起,楚國也絕無可能旦夕之間將它拿下。”
“一旦起勢,國力順勢扶搖而起,除非內訌自殘,否則一定能維持強大好長一段時間。”趙毋恤語氣堅定的說道。
趙毋恤的結論,用在吳國身上最適合不過。在荒蠻之地立國,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前期發展緩慢,幾無明顯起色。直到第十九代開始,吳國跟隨楚國一道稱王。
由於晉國的扶持加上吳王本身銳意進取,宏圖大志,吳國國勢快速提升。先是造成楚國的困擾,接着是與楚角逐中贏多輸少,直入郢都,然後是大敗齊國,與晉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