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蒯聵死後,衛國的鬧劇仍未平息——新君又被大臣驅逐。逃亡魯國的衛出公一直密切關注國內局勢,覷得機會馬上與國內支持他的勢力頻送秋波。很快,流亡近五年的衛出公返國復位。
雖然仍未能達成扶植蒯聵的目的——促成衛國跟晉國友好,至少蒯聵死於非命,讓趙鞅在政治上對公室有了交待。
衛國的問題糾結了數十年,終於塵埃落定。趙鞅剛放下心,一件大事又浮出水面。此事關乎趙氏家族的前途遠景——是否重立繼承人。
身爲嫡長子,伯魯早早就被立爲家族繼承人,首先是他的出身使然。再者,趙鞅有好幾位夫人,雖然性格都賢淑溫良,但是人心隔肚皮,背地裏她們玩弄什麼陰私,趙鞅無法時時監視。爲了避免有心人心生妄想,把趙府整得烏煙瘴氣,趙鞅早早便定下人選,旨在讓衆人安心,免生是非。
跟趙毋恤相認後,趙鞅已經萌生把伯魯換掉的想法。由於事關重大,牽連甚廣,趙鞅不得不慎之又慎,不敢輕易宣之於口。雖然如此,趙府上下、趙鞅的門客親信,甚至朝中大夫跟趙氏走得近的,多少都能猜出一二。
猜疑最早從趙府開始流傳,八個兒子對最小的趙毋恤,仍然頗爲防備。距離趙毋恤正式姓趙已經十多年,這十多年來,兄弟們有不少一起玩樂研習的機會,趙毋恤大都被孤立。
伯魯反應較平淡,叔則的敵意最明顯,其餘兄弟自知無望加入備選,採取冷眼旁觀。因爲趙鞅遲遲沒有明確說要更換繼承人,久而久之,他們就選擇倒向伯魯。
一來兄弟一起長大,感情基礎擺在那;二來就算有什麼變數,伯魯始終是長兄,身份血統都決定了即便趙毋恤當家也不敢爲難他。所以,一番權衡,他們是一邊倒的投入伯魯的陣營。
趙毋恤呢,成長經歷跟兄長們大相迥異,置身趙府,彷彿貧寒出生被嫁到豪門大族的窮小子,骨子的自卑揮之不去。即使給他華服軒車,看起來還是跟哥哥們不一樣。自卑通常又跟自負相生相剋,爲了支撐起自尊心,他假裝不在乎,也不願意巴結奉承,寧可獨來獨往。
就這樣,你不就我,我也不睬你,怎麼可能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