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毋恤還在觀察山勢起伏,努力尋找最便捷的登山道,哥哥們已經一擁而上,轟的一下走遠了。
眼前的這座山叫常山,即古恆山,今天稱大茂山,位於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西北境內。今天被稱爲五嶽的“北嶽”,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玄嶽等,地點位於山西省渾源縣。
從春秋戰國到明代中期,所謂的“恆山”一直指的是前者。後者是明末清初時才被認定,成爲今天耳熟能詳的北嶽。
一提到常山,許多人會馬上聯想到《三國演義》中“吾乃常山趙子龍”。此常山是山,趙子龍所說的是常山郡,是一個轄區治所。當然,既然用山名設郡名,此地肯定距離常山不遠,位於今天的河北省石家莊中部的正定縣。趙子龍的故鄉北望常山,按照今天的駕車路線來算,不到兩百公里。
這座山,有恆水(今橫河)從西注,又有滱水(今唐河)自倒馬關南流與大嶺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嶺下,東北流出峽。經由山勢跌宕,飛瀑斜掛,白浪四濺。有了水的參與,此山便有了靈魂,秀麗多姿,煥發出奔騰不息的生命力。
關於此山,民間有許多傳說。既有得道真人在此地羽化成仙,駕祥雲而去,也有樵夫砍柴遇蛇,揮刀一斬,竟被引入仙宮跟隨高人修煉,從此踏入仙界,位列班仙。
幾經比較,趙毋恤選了一處山勢陡峭遍佈灌木叢幾乎無路可走的地方入山。爬山涉水難不倒他,因爲他本就熱愛登高望遠,也曾跟魏駒等人來這裏打野戰,玩敵我征服的遊戲。再加上有過放羊的經驗,他對大山有莫名的親切感,有過“野外求生”的經驗,觀察地形,摸索路線更是輕車熟路。
若是真有寶符,最基本的設定就是藏在某處山洞。雖然這個想法很平庸,毫無創意,但是或許父親認爲,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呢?於是,趙毋恤直奔山間幾處可能藏匿寶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