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禍從天降 (第1/3頁)
流泉洗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楊墨不屑的說道:“這些客戶穿西裝也沒幾年呢!能問出什麼高端問題來?真遇到回答不了的問題就反客爲主,用看白癡的眼神看着他們,教授專家不都是傲慢的,回答不出來就不搭理他們,昂首離去,參觀實驗室更好辦了,八個字:實驗重地,謝絕參觀!”
楊墨說的這些在西方企業參觀的時候是常態,沒幾個技術人員搭理你提問的,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技術人員來說,民族自信心還未建立起來,對老外那是無比的尊重,在“外交無小事”的大框架下,對老外向來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條件要真誠款待你,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讓老外舒心……
建立民族自信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奧運會拿幾塊金牌就能夠建立起來的,需要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趕超西方發達國家之後,重新建立起文化自信……
一直討論到下半夜,可是結果依然差強人意,不管是超高難度的石化生產線、化肥生產線,還是礦山機械,有把握獨自生產的配套設施僅僅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三分之一需要更新廠裏設備和大青灣機械廠提供技術輔導,剩餘的三分之一根本就不敢接!
畢竟何建業有言在先,這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萬一最後一個環節卡在自己這裏,那是喫不了要兜着走的!
楊墨還是有點想當然了,他還是用技術人員的思維來判斷領導思維了,技術人員看見新技術新設備見獵心喜,努努力說不定就有希望啃下來了。
可領導不一樣,接下訂單萬一完不成,輕則落一個無能的評價,重則烏紗帽不保,遇到技術難題第一反應往往是哭窮,向上面要技改經費,要升級先進裝備的外匯,先把客觀理由找好,將來有個閃失也好有個退路!
何建業也明白這一點,能夠參與到漢諾威工業品博覽會採購團的這些國企大老爺們,級別基本都是廳級,再不濟也是處級,比他這個機械部的司長也差不了哪兒。
成套裝備啃不啃的下來,對他們也沒多大好處,重在參與,挑幾個難度係數低的配件做做,最終完成了這項劃時代的“政治任務”,他們反正也參與了,一樣戴大紅花,前途一片光明,搞砸了總要有人出來背鍋,只要自己那攤子沒出紕漏,誰也怪不到自己頭上,能創匯是好,但明哲保身的哲學不會錯!
真正着急上火的也就楊墨、何建業、呂沛德三人,上面首長親自叮囑的任務,如果搞砸了,何建業這司長也就當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