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去年於距離野狐嶺數十里之遙的塞外草原喫了敗仗,並狼狽逃出歸化城之後,名義上能夠節制蒙古諸部的林丹巴圖爾便是力排衆議,領着其麾下碩果僅存的精銳們,沿着西拉木倫河一路向北,最終抵達了人跡罕至的奴兒干都司。
這一路以來,憑藉着"蒙古大汗"的名頭及察哈爾部精銳騎兵的戰力,林丹巴圖爾一路收攏殘兵,並順勢收復了多個遊牧於西拉木倫河畔的蒙古部落,使其飽受重創的察哈爾部竟然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重新恢復元氣。
在這個過程中,林丹巴圖爾也不可避免的與當下"奴兒干都司"疆域中勢力最大的和託輝特部產生交集,並兵戈相見。
這和託輝特部名義上聽上去雖是有些拗口,但追根溯源卻是地地道道的蒙古,祖上是喀爾喀部落汗王爲了控制衛拉特部而單獨劃分出來的部落。
經過數十年的繁衍,和託輝特部疆域擴大了數十倍不止,汗帳駐紮於唐努山南麓的烏布蘇湖,並與沙俄接壤。
在得知"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率衆遷徙至"奴兒干都司"並遊牧於西拉木倫河畔之後,自認爲受到挑釁的和託輝部大汗俄木布額爾德尼主動率衆來襲,雙方於西拉木倫河畔展開交鋒。
在林丹巴圖爾的身先士卒之下,常年於此地作威作福,自認爲兵峯無人可擋的和託輝部大敗,汗王俄木布額爾德尼在少許心腹親兵的簇擁下趁亂而逃,餘下兵馬死的死,降的降。
經此一役,林丹巴圖爾重新打響了其"蒙古大汗"的名號,使得遊牧於此地的蒙古部落皆是主動率衆來投,本對林丹巴圖爾不聞不問的"漠北蒙古"及"漠西蒙古"也是遣使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