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笙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七國之亂之後,共同把持着中央朝政的兩大勢力的代表:陶青、周亞夫爲他“固爭之,不得”,竇嬰爲他“數爭不能得”。
甚至原本被劉啓寄予厚望,以爲這下算是完全的親信了吧的中尉衛綰都牽扯了進去,最後勉強落得個被放歸回家好歹沒有身亡的下場。
其實仔細想想也很正常。
如果劉榮令劉啓不滿的地方是殘暴昏庸,那麼也許朝臣爲了漢朝的延續會站在劉啓的一邊,畢竟朝代的延續高於皇帝個人,更不用說劉榮此時不過是個太子。
可是劉榮的品行爲人,從他被廢爲臨江王之後,百姓看見他被人帶走竟然爲之流涕說“吾王不反”,最後的評價是“百姓憐之”。我們大致可以推斷,他也許性格不錯,甚至於稱得上寬仁,沒有景帝很多兒子的初具人形。
他最大的罪過,在劉啓的眼中叫平庸,叫軟弱,叫容易被人擺佈。
但站在朝臣的角度上,立一個平庸的,容易被他們所控制,外戚的腦子也不是很清醒,很好使的太子。這豈不美哉?
要是慄氏敢效仿呂氏,那就更加美滋滋了:他們完全可以再來一次誅慄之亂。
考慮到七國之亂之後的劉氏宗親諸侯王們已經無力對抗中央,這次說不定直接可以朝臣們把持幼主,提前不知道多少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東漢末年直呼內行啊,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