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笙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能打匈奴的就是好子孫啊!
【司馬遷在匈奴列傳中對景帝時期匈奴的入寇情況,簡單的概括爲“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並將這樣的功勞歸功於“如故約”。
這話說的其實挺搞笑的,考慮到司馬遷畢竟是個文官,我們要原諒他對軍事戰略的生疏。
實際上,景帝初年“如故約”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七國之亂的時候,趙國勾結匈奴打算一起造反,而匈奴也爲之心動,只不過是七國敗的太快,糾集起來的兵力還沒來得及加入一起搞事,這纔不得不悻悻然離去了。
而往前去看文帝時期,更是明晰:和親的最後結果往往都會以匈奴一方的背信棄義而結束。
因爲遊牧民族甚至比農耕民族還要“看天喫飯”,強烈的不穩定性使得他們必須逐水草而居,必須時不時南下劫掠一番。
這是不可避免的生存之爭,不是你有所退讓就能換回和平的。有些人現在屁股坐歪,批判武帝,說他想把匈奴趕盡殺絕又有何必呢?
——你把這句話去和當時的漢朝人說去,對面不被你氣的當場拔劍要跟你拼個你死他活算我輸。
文明之間的生存之戰,哪裏來的那麼多沒必要的溫情?】
【所以,景帝一朝匈奴無大寇,本質上依靠的還是劉啓採取了武力的方式來保衛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