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笙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們借古諷今也不至於這麼諷刺的吧!
【但是從社會現實來看,又何嘗不是南宋的悲哀呢?
正是因爲南宋連像當年蜀漢北進的傾向都微薄得讓人絕望,在現世中無處尋出處的南宋文人,纔會在筆下的文字中全然傾瀉自己的希冀。
所以,蜀漢君臣的地位也就跟着水漲船高。
南宋開始承認諸葛亮作爲“漢相”,而不是“蜀相”的地位,稱呼他爲王佐之才,強調他輔佐的君主從劉禪變成了劉備,認爲他們成就的是王道基業。
但是由於這樣地位的抬高,主要還是文人集團自發的行動,所以諸葛亮的形象是被美化乃至於神化更多的一方。
並且因爲南宋時局對於救世之才的渴求,他的形象也就逐漸向着全能人才的方向迅速發展。最後成爲了演義中那個多智近妖,於是不厚的孔明。
而作爲襯托,劉備身上被特意強調的部分是他對於諸葛亮推心置腹的信重與支持,是心胸寬闊任用賢良的“聖主”。
所以過於注重了他的“德”,而忽視了他的“才”,逐漸演化成了演義中那種,萬事都得先問一句先生有什麼辦法,有點糊塗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