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笙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又因爲鄰海且水系發達的原因,其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步入轉型階段,與海外諸國包括日本朝鮮印度古羅馬等地進行着海上經濟交流,但這些都只是東吳統治者重要的商稅來源,而不是國家的根本。
但對於蜀漢,事情就不太一樣了。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的立國之基纔是實打實的,純粹的商業。
這主要是受限於它自身的地理條件以及古代的農業技術問題:成都平原固然是享譽千年的“天府之國”
,而以劉備、諸葛亮爲首的蜀漢統治者也不曾放棄過農業建設,開展過包括更新農具,禁止釀酒等法令措施,試圖保證國內的糧食生產。
但是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這一塊地勢平坦的沃土以外,尚且存在着大量崎嶇不平的崇山峻嶺,在沒掌握較爲完善的梯田技術之前,確實難以開發。
而蜀漢的人口,又因爲羌亂、黃巾起義、劉璋時期巴蜀豪族和“東州人”的內戰、劉備奪取益州之戰、曹操徵漢中遷走民衆、蜀漢時期堅定的南征北伐等行動而不斷減少。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人口,再肥沃的土地,在尚未進入工業化時代利用機器解放人力的前提下,都沒辦法完全發揮其農業價值。
蜀漢也就因此沒辦法成爲一個完全的農業社會,在這樣的危機之下,蜀漢政權也就需要發揮一些劉家人祖傳的靈活變通,另找一條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