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笙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單獨問出這個問題,那毫無疑問是足夠讓這個時代哪怕頂聰明的人物都能夠抓瞎的:前兩位皇帝向來的風評是好大喜功,奢侈揮霍。而太宗皇帝偏偏以民心所向取代了天命讖緯的地位。
至於後兩者——他都不認識,更沒辦法分析了。
可是後世人給出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準:
彌合南北。
聽後世人話頭,應該就是因爲這樣的區別,才讓不少人覺得,不如讓那後面兩位明祖來取代他的地位。
他皺着眉頭,將前幾位帝王的生平在腦海中審視——這幾位不論向來的風評是好是壞,知名度向來都是榜上有名,往往是被麾下謀士諫主拿來運用的素材,趙匡胤自然談不上陌生。
而將那些事蹟反覆咀嚼二遍,他模糊地摸清楚了一條好像能將幾人連貫的主線:
始皇帝是一統,一統六國,廢分封行郡縣,從此皇帝的名號取代了天子的存在,遠比周天子更具實感的輝煌,就此浮現在野心家的頭頂。他用一個存在,重新定義了華夏爲一個整體。
孝武皇帝是統一,統一思想,統一認知,從此一個國號成爲了一個民族身份的認同,遠比此前諸侯國家國別的身份認知來得清晰深刻的感情,就此醞釀在一片土地上成長的人民心中。他讓華夏自此有別於外邦。
太宗皇帝是整合,是光復,是從泥沼中洗淨一片本被玷污接近殘破的美玉,繼而在飄搖動盪的時代中重振起一片華光,接續上幾近斷裂的脈絡,推動着走向新的時代繁華。他給了華夏綿延之中不肯斷裂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