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是哪年祭品敷衍了,不曾滿意,就要發洪災,淹沒湖邊良田,漕幫便只能找些童男童女,用水排放到湖裏,龍王爺喫了童男童女,就會平息。”
“有時候龍王爺,或者龍太子,也會上岸,看中了哪家姑娘,就會留下一片鱗,許多黃金,珍珠做彩禮,姑娘家則着手準備,等到下個初一十五,就將新婦給嫁出去……也能保佑風調雨順。”
許志遠雖是人到中年,又有了家室,算是有了軟肋,可聽到這種行徑,還是忍不住道:“龍,我也知道,是一類神物。”
他當初想要走捷徑成名,將韓大家的,龍說,馬說,師說,化用自己的,但後來自悟自省,並沒有這麼做。
如今到了此處老爺廟,見此孽蛟如此行徑,也妄自稱龍,便忍不住將“龍說”給唸了出來。又夾雜了三國演義之中對龍的描述,這都是許甲教的。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乘時變化,縱橫四海,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如此神物,乃是王道聖仁之徵,又怎麼會索要三牲祭祀,童男童女,甚至強取良家呢?”
“此類,既以龍王著稱,卻不行王道之事,反如水泊匪徒,山寨大王,可見並非真龍也,區區草莽罷了。”
“既只是草蟒,百姓畏其威,受其恫嚇,如此乃信,如何保證風調雨順,船舶安穩?本就是其作怪也,不思征討,反而爲其立廟祭祀,反助其惡,囂張跋扈,邪氛淫威,充沛天地之間,不使正道之炁,宣化於民。”
許志遠越說越起勁,乃至於直接指着這兩尊妖物的鼻子開罵。
周邊百姓聽了,無不驚恐,只求他別說了,甚至廟祝都被驚動,惱怒道:“好一個狂悖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