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都知道昂,大寨跟咱村差不多大,可是爲啥能成主席嘴裏的‘革命樣板’?
是因爲在合作化後,社員開山鑿坡,修造梯田,這才使糧食畝產增長了七倍。
都知道以前人民日報就報道過他們的先進事蹟,明天咱們學習內容就是《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
各位村民及知情代表,請於八點前,在村東頭的老槐樹下集合,咱們一起開展‘農業學大寨’!要說的,也就這些,大家沒事的,就快點睡吧……”
滋啦,滋啦的聲音伴隨着男人故作磁性的尾聲,結束。
唐翹翹着二郎腿在炕上,琢磨着方纔的內容,因爲以前接觸個這個課題,所以對這方面有所瞭解。
在這個年頭往前數十年時,正是全民學‘毛著’的社會活動之一,每個生產大隊都設有學習毛著總輔導員,這些生產隊的輔導員經常先去公社等地培訓一段時間,而後將內容精髓,傳遞給村民。
那年頭比較嚴格,是強制性要求隊員參加,要點名,點名要跟每月村民評工分參考用。
不過後來多少年後,這項活動也就漸漸消失在歷史中了,讓她沒想到的是大灣溝村,現在還流行這種活動。
至於爲啥偏拿大寨來當典型,那就更好理解了,這年頭缺糧少穿,又是個農業大國,突然出現這麼個農業奇蹟,精神鼓勵,咋可能不成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