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60年代初期的中國工業最急缺的到底是什麼?
是技術!是配方!是機器!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急缺的,最急缺的其實是缺少工業標準的問題。
這是李想跟着教授們後面開小竈,總結出來的答案。
別說生產標準沒有頭緒,甚至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目前都還是各自其說。
先說生產標準,現在所有工廠裏面用的機器那叫一個五花八門,有的時候一個車間你都找不到重樣的機器。
它們分屬於不同的國家,那裏面的參數肯定就是按照生產國家的標準制定。
你用着別國的參數標準,生產着自需尺寸的零配件,用的材料的也不符合使用標準,只求大小相適就行,不說這生產出來的零配件它品質幾何。
就說這機器長期差異參的工作着,它肯定壞的比正常使用的快,一旦壞了,工廠沒有修理的技術和相應的零件更換,就得求人生產國來幫你,這個花費有時候不比買新機器少多少。
再來說這質量標準,現在就連同一個廠家同一批次的產品,質量都有上中下之分,也沒有質檢這一說法,所以導致老百姓們經常能買到瑕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