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草喫嫩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府志記載,五百年前,城中有鄉紳集資在此地挖了一座蓮池,建了一所書院,蓋了一座文廟,砌了一個魁星塔。
從那時候起,這裏變成了周遭百里之內,讀書人嚮往的聖地。
五百年滄桑,書生意氣。有年輕人聚集的地方,總不缺故事。
那些讀書人走了又來,而最後停留在此地的,卻是那些南來北往的商人們。
商人在此成家立業,從此,便有了這無門檻的三條老巷,以及極具商家特色的,古代建築羣落。
老三巷寬度七米,臨街的屋子大多沒大門,沒門檻,沒院牆,而爲了服務顧客,商鋪門口往往還有遮陽避雨的兩米半的長屋檐子,拴馬喂料的遷入牆縫的老鐵環子。
後來,人不騎馬,開始騎車,開車了,這老鐵環兒與老街,就成了歷史遺蹟,總有那城中來的洋氣先生,脖子上掛着照相機,對着老家老戶,老門老環兒一頓咔嚓。
大概八九點的功夫,打頭牛街老戲臺子抬眼一看,三巷入口熱鬧擁擠,人不知道打哪兒來的,總之悄悄的它就滿當了。
蹬三輪賣鄉下土產的,推獨輪車賣掃帚簸箕的,三五成羣擠在一起釘鞋掌的,打芝麻醬賣小菜兒的……
邁步往老巷子一挪,這一路,飯鋪,髮廊,磁帶屋,毛衣店,雜貨鋪……那真是應有盡有,還很時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