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兩二鍋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參事的主意讓劉廣彥眼前一亮,對呀,這血不能讓自己一家出。就這樣,在滁州此時劉廣彥牽頭之下,滁州府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便將八萬擔糧食和兩萬皮布送到了祁嬌的大營。
雖然距離想要的十萬擔糧食還差一些,不過祁嬌等人也滿足了,先押解着這批糧食回到了石守關內,然後又帶兵出去忙碌了,距離石守關只有兩百多里的宋州,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從大寧各城“借”得的糧食,讓烈鷹軍上下還有三縣的百姓暫時渡過了難關,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僅僅是救急的手段而已,要徹底解決糧食問題,還得以自力更生爲主。
在這種情況下,黎昌吉身上的壓力就大了,三個縣就那麼多土地,要想得到更多的糧食,那便只得在提升產量上下功夫。
爲了解決這一個問題,黎昌吉絞盡了腦汁,聽說南越有一種水稻十分耐旱,成熟週期又短,產量還很高,於是他便帶着人風塵僕僕地趕去了南越。
往返一個多月,雖然十分辛苦,但黎昌吉返回黑水縣見到葉鷹的時候,卻是一臉的興奮。
在黎昌吉的主持下,三縣開始試種黎昌吉從南越帶回來的占城稻,結果發現這種水稻的確如傳說中所述,對水的需求量要比其他水道小的多。更關鍵是它成熟週期只要五十多天,產量還比普通水稻高了不少,於是三縣便開始批量栽種這種樹水稻。
光有水稻顯然是不行的,嚐到了甜頭的黎昌吉,又開始不遠萬里四處尋找適合栽種的糧食,最後在距離大寧很遠的一個國家,又發現一種在山地產量很高的農作物——玉米。
自從玉米在烈鷹軍控制的區域大面積栽種之後,居民的糧食問題總算得到了解決,讓烈鷹軍將士不再有後顧之憂。
自從在雲山關退了北蠻大軍之後,烈鷹君和葉鷹的名字別在北蠻和大寧兩個之間傳遍了,這場大戰也成了兩國百姓茶餘飯後經常談起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