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如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後來風氣轉變。雜學一脈的本事和手段也慢慢融入世俗,讓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放下了偏見開始接納並推崇雜學。如此“茶會”也就正式有了儀式性和一些成長起來的權威性。加之南淵國和北武國的分裂,也把原本在乾德朝的雜學一脈的人一分爲二。
生活環境沒變,可氛圍卻變了。各自分裂前都是一家人,分裂後隔閡自然就有了。而且時間一長也會產生一些在學派理念上的分歧。爭執下來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些超出學問之外的矛盾。變成暗中較勁或者說針鋒相對的樣子。
當然。茶會上學問的交流依舊是主要目的。只是氛圍上會比較多變。羅長山如是形容。也給張硯做了一個心理預期。
“北武國那邊民風更彪悍,而且多牧族,學問一道上也講究一個“粗獷”,喜歡在大的方向上花心思,而不會在細節裏多琢磨。這讓他們那邊的雜學所得會顯得名目繁多,可很多又經不起推敲。
南淵國這邊就與他們相反。我們講究盡善盡美,儘量把一個學問做深走透,喜歡在一個學問上尋求突破和變化。
這兩種方式其實可以互補。但因爲兩國的關係和氛圍也變得越來越難。更多倒是變成了對雜學立世的原則上的爭執。
北武那邊認爲雜學應該主動的尋求與主流學派的融合,甚至是主動擁抱主流力量,比如武者。一方面尋求保護,一方面也能真正擁有可以無懼風雨的實力,而不再讓歷史重現。
我們這邊其實也同意北武那邊的想法,可不同意他們所做的那樣急切和不留退路。擔心被人利用,也擔心過快的融合會導致雜學一脈的學問失去純粹性,變了味道。
特別是最近十來年,這種爭執也愈演愈烈。”
羅長山做這些介紹時言語顯得有些糾結,明顯他對於北武國和南淵國雜學一脈之間的這些爭執也是拿不定主意的。用地球上的一句名言來說就是大家都在“摸着石頭過河”到底是成功上岸還是踩到旋渦溺水而亡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