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國慶說得是全國廣大農村的普遍現象。剛改革開放那會,我們國家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人人都抱着腦袋往錢奔,沒有任何實惠的村子幹部不好選,黨委要求爺爺告奶奶。但凡有些經濟基礎或者有土地被國家徵用的村子,人們爭着搶着當村幹部。
當時有句順口溜說得好“中央的幹部是生出來的,縣裏的幹部是送出來的,鄉里的幹部是喝出來的,村裏的幹部是打出來的。”
儘管這句順口溜有失偏頗的地方,但是足以說明當時農村幹部的現狀。村幹部是老實人幹不了,能人不幹。所以當時高強競選村主任是唯一的人選,按他背後的話說也算給了黨委面子。
北城區的狀況好在鎮辦企業多,經濟條件好,村幹部每月都有一定的工資補助,相比之下村幹部還是好選一些,別的地方就更沒人願意幹了。
縱觀亢州全市的農村,凡是爭搶村幹部這頂官帽子的村子,保證是有經濟來源的地方,不是有外租的土地,就是有企業佔地,像蓮花村當時既沒外租土地也沒企業佔地的村子,自然就沒人願意當村幹部。所以,當初高強願意幹黨委也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沒想到,高強上任那年,就趕上市裏跟港商合作建高爾夫球場,這下名不經轉的蓮花村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不但拿到相應的青苗賠損費,還能優先安排村民到高爾夫上班。看到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許多人的心就開始不安分了。所以,也就自然有人挑刺找茬了。這也是農村工作中的正常現象。
有競爭纔有活力,這固然有積極的一面,但是也有消極的一面。
總是有那麼一些人,想當然的認爲村幹部貪了多少錢,看不得別人好,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村務公開的程度不高,這也是全國普遍現象,是民主化進程中的必經過程,是人民羣衆評判農村黨風政風好壞的一個重要標誌。
朱國慶看了看錶,說道:“等任主任回來,咱們開個黨委會,具體研究一下蓮花村的問題,還要給市裏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