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人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大多歡歡喜喜地迎上前和扶蘇打招呼。
聽說他們想要在雲陽縣建個學宮,都有些好奇:“學宮是什麼?讀書的地方嗎?”
“對,讀書的地方。”扶蘇道,“學宮建成了,會請許多飽學之士來講學,也會請人給孩子們開蒙。小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就可以識字斷文,再長大些,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賦和需要選擇自己往後想學的東西。只需三五年,我們縣裏的孩子就把字認全,掌握一些基本的算術。”
蒙毅在旁聽着扶蘇耐心地給人解釋,心裏也因爲扶蘇的話起了不小的漣漪。
以前只有貴族能夠識字斷文,學問壟斷在士大夫以上的階級手裏,底下的人從來不會去肖想讀書這件事,在他們看來,能識得幾個常用字、學會算幾個數,已經是頂有學問的人了。
到後來周王朝分崩離析,各地湧現不少“家學”,不少寒門子弟也對讀書有了念想。
只是想歸想,現實卻絕不允許人人都跑去讀書,比如你一個種田的,跑去學別人讀詩書算什麼事?
人人都想着讀書出人頭地,誰去種地,誰去打仗,誰去幹那些苦活兒?
所以一直以來都是農戶的孩子學種田,鐵匠的孩子學打鐵,士大夫的孩子學詩書。